网站图标
首页 > 景点介绍
平遥古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巷

景点介绍2021-04-04 21:03 作者:攻略网 来源:原创 已阅读

更多景点介绍

平遥古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巷

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,整个城池以市楼为中心,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街巷的格局,呈现着龟甲上的八卦图案。古城的街道格局为“土”字形,城内外有各类遗址、古建筑300多处,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,街道商铺体现的都是历史原貌。 岁月的更迭不仅给这里留下了历史的沧桑,更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。

平遥古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巷

平遥古城 四 大 街
  南大街 是正对南门(迎薰门)方向的南北大街,它与东面的东城墙和西面的沙巷街不但平行,而且距离相等-如果说,关于元代之前平遥西城墙在今日沙巷街位置的传说足事实,那未南大街确是平遥城的中轴线了,古代“寻龙点穴”的“金外”就在这条街上,“金片占楼”横跨街心;南大街是这座城的脊梁。它蕴藏着丰厚的古城文化精髓,寸至今门,这里依旧足古城的繁华闹市。南大街南起兴国寺(俗称小寺庙,位居南门瓮城内侧,今不存)门前,北至东、西大街的衔接点,全长690米(从南城墙算起为738米)。两旁高屋连脊,密排着78座古店铺,众商云集,招幌如林,繁华巾井,其美如歌:市肆的建筑序列t11构成丁一曲完美的乐章,序曲从南瓮城脚下响起,在兴国寺门1前出现了明快的节奏-在北上鸡市口的道路两旁,建筑物廾然有序,素洁端庄,商店、作坊,随遇而安-古寸,方便乡下人的酒家、粮店、柳篓店、陶瓷店,在这—-带为数甚多;久享盛誉的老字号——翠成海炉食铺,而今生意依旧兴降;现代公众建筑——电影院取代了古代奉祀风俗神的二郎庙;在许多纸扎作坊里,虽少见精品,却多了花样;盛极一时的魁泰烟店旧址,进驻了新兴的行业。一座座朴索的铺面,容融着贴近人们生活的多种行业,组成了人生音韵的旋律。行进到鸡市口时,街道纵横,四通八达,商家的台阶高筑,店面豪华,异彩纷呈人流不断,车水马龙,一派沸腾景象,奏响厂巾肆的强旨;;新的尔段从沿途的每个巷口起始:鸡市口以南的一段原称南门头,只有从坞市口往北才是南大街的传统概念,全长422米:在花园街门,行人面临高耸的市楼,自然挺胸昂首,眼前的沿街华屋,交相辉映:清代中叶,商业隆盛,票号兴起,百余年间,在这物华大宝、人杰地灵的黄金地段上,诸如同益庆、魁成裕、崇丰厚、协顺隆、永隆号、长泰永、兴隆信,以及后期的义聚恒、瑞丰祥等名号老店,都是商战中的强手,因他们创立过非凡的业绩而声名洋溢,晋商的颂歌相传世代而不衰。在422米老街的黄金分割线上,世昌永、丰盈堂、汇川号、云锦成等老字号,都有过一段黄金岁月。一代代的商家,在这里高潮迭起。市楼以北,店铺立面建筑的新韵味又构成了一段变奏曲,韵律却同样地清明,同样地和谐。再往前,老态龙钟的早期店铺历历在目,建筑形体由激昂而渐趋稳坚。越过郭家巷口,东有低矮的古店铺,西面是高大的门面房,盛极一时的蔚盛长票号和保源长杂货店的旧址,就是典型代表。南大街就在这轻快而温馨的遗风古韵中,终结在大十字街头,把尾声传给了对面的鹦鹅巷。
 
  北大街 初称北门大街,俗称北门头,是正对北门(拱极门)的南北向主干街,北起瓮城脚下,南至西大街,长557米,宽4米,道路南高北低,与东西城墙平行,而且距离也几乎相等:明代洪武三年,平遥城扩建重筑,北大街即是重筑了的“新城”中轴线:街道两旁,古朴的老房舍,高低错落,“前店后居”者甚多:只因地形低洼,环境欠佳,缩短了营造周期,但沿街的明代遗构仍然断续可见:在宅门和临街的窗户前,加有前廊、包厦或留有前廊、包厦痕迹者,曾部是占代的店铺、作坊:到清代晚期,饧房、酱店,粉房、槽房(酒作坊)、约铺、车行(木业)、褶子铺(账簿作坊),栈房,钱庄、质局,当铺等.在这里形成一条公益性很强的行业街。从民国初期战乱开始,经大半个世纪的萧条之后,当今的北大街又是万象更新,日趋繁华。
  东大街 是正对下东门(亲翰门)的一段东西向主干街,东起亲翰门里,西至南大街北端,长571米,宽5米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,从秦陇通往京城的京陕驿道由平遥城东、西大街穿越而过,所以东大街既是交通要道,也是消费性很强的商业街衢。街衢两旁,商铺为主,间有各业作坊。京货,布庄、杂货铺、烟店、梨店(干鲜果店)、粮油店、饧房、肉铺、药店、剃头棚、钱肆、当铺、赁铺、柜架铺、皮箱铺、漆器店、皮货店、古玩店,酒肆等,开设有多家。清末民初,又有票号,裁缝铺、面粉公司、电灯公司等新兴的行业兴办于此:大街的东端北侧,有麓台庙遗墟和县内规模最大,创建最早的道教建筑清虚观。
  西大街 是正对下西门(凤仪门)的一段东西向主干街,西起凤仪门里,东至南大街北端,长86l米,宽5.1米。明清时代,在大街的西段,公众性设施繁多,古邑八大胜景之一的凤鸟栖台,就在西端路南;路北则有养济院、鲁班庙,集福寺、五道庙等,由西到东,沿街而立。客栈、货栈,设有多家。从庙区往东,高墙深宅,鳞次栉比,“前店后居”、“前店后厂”式的商铺字号,不胜枚举。凭着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经济走廊式的交通条件,西大街在每个历史时段,总是先行一步几度畸形发展:清代道光三年(1823),西大街西裕成颜料庄之改营票号,引起了商界的纷纷效仿,遂有票号的迅猛发展。继日升昌票号之后,有颇具实力的蔚泰厚、蔚丰厚、日新中,宝丰隆、兴义隆等票号、钱庄,在街长不足200米的大街东段,同街而设,共铸中国金融业的辉煌-西大街可谓平遥票号帮的摇篮!一位学者曾说过“一·条街富了一个世纪”,就是这条西大街的:民国2年(1913),官办的“中华邮政局”成立在西大街(平遥解放后成立的“平遥邮电局”仍在西大街)。民9年(1920),平遥境内始有干线公路,而且逐渐增多,汽车站一贯设在下西门之外。民国23年(1934),位于下西门外的南同蒲铁路建成并通车,民国24年(1935),平(遥)一汾(阳)铁路通车,平遥火车站也建在下西门之外。交通、邮电业的兴起和发展,带动了西大街经济的先行发展和市面的繁荣荣 1948年平遥解放后,民族工商业有如旱苗得雨,百废俱兴,西大街以其得天夺厚的地理条件,又是一度大飞跃,几成古城内繁华街区之首?20世纪80年代,全国各地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,平遥同全国各地一样,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了,为了拓宽古城内的几条大街,西大街再次“领先”,从凤仪门往东300米以内的传统民居顿时拆得面目全非,其时,幸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先生获悉,遂协同山西省城乡建设委员会,制定了“确保古城,发展新城”的方针,重新编制了总体规划,才使西大街马路的拓宽工程得以终止、1985年,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《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》。西大街将永远保持沿街建筑外观,不得改变其立面形式、色彩和建筑材料,对已经改动的要逐步恢复传统特征。
 
 
平遥古城八 小 街
 
  上东门街——文庙街——东南门头街 上东门街是正对上东门(太和门)的东西向直街,东起上东门,西接安家街,长100米,宽5米;往南再经安家街50米,西与文庙街相连。文庙街东起安家街南口,西在新道街南口与东南门头街相接,长205.8米,宽4米,因街北有大型建筑文庙而得名:东南门头街是南门(迎薰门)里东侧的横街,东接文庙街,西至原兴国寺门前,长285.5米,宽5米:东南㈠头街与文庙街、上尔门街连接一起,成为城东南隅的一条交通干线。
  上西门街——书院街——西南门头街 上西门街是正对上西门(永定门)的东西向直街,西起上西门,东至沙巷街南口,长452.5米,宽5.5米。书院街西接上西门街,东至古“西河书院”门前(此街本属上西门街,只因古有“西河书院”座落在街东端,遂成一方胜境,昔称“书院门前”,后期将此段落另行命名为“书院街”),街长231.3米,宽5.2米,武庙位居书院街西端,与城东南隅之文庙对应。西南门头街东起兴国寺门前,西至照壁南街南口与书院街相接,街长296.5米,宽5米。三街相连,与东南门头街一道,联接成古城交通网南沿贯通东、西二门的主干道。
  城隍庙街 是从南大街鸡市口向东伸展至天主堂前的东西向横街,街以位于路北的城隍庙为名,长438米(20世纪70年代向东延伸至城墙根,辟新东门,街长增至565米),宽5.2米。街之东段,便道宽阔。中古时代,路北已有太子寺。宋金时期,路南即建有文庙。在太子寺之西,后期有三官庙、娘娘庙(三寺庙均已不存)、灶君庙、财神庙相毗邻。儒、释、道三家聚居,招来四时融和。到清宣统二年(1910),西方宗教也选中此“仁里德邻”,当局者拆除了街东端的五道庙,在五道庙的遗址附近,修起了天主堂。神各有所在,人各有所崇,晚清至民初,先后有书院、学堂,乃至现代的小学、中学,多借庙宇中一席之地,相继设立。旧时,人说城隍庙街“三堂”多,系指殿堂、学堂、教堂多。除了庙群,大商铺小作坊比比皆是,说书棚,卖艺场、熟食摊点、行商小贩充盈道旁隙地。古代建筑小品,数不胜数。长仅200多米的短街,即曾有大型照壁两座,木构牌坊4座,在街之西口的牌坊,名“迎祥坊”。千百年来,城隍庙街不愧为古城文化中心,身临其境,可知地方风情之大略。
  衙门街 是从南大街鸡市口向西伸展至马圈巷南㈠的东西向横街,街以县衙署得名,长292.5米,宽5.2米?从中段往西,街道缓缓向北弯曲,沿街的门庭店铺似有拱卫衙门之势,用以表示众百姓对父母官的恭维。封建官署原本称“牙门”,后世传为“衙门”明清时代,衙门街名为“衙道街”,或有称“县道”者。平遥解放以前,县衙正门的檐下一直悬挂有厚电的木质竖匾,上刻“平遥县”三宁,这里的“县”是“县衙”的简称:旧时,人们称赞“城池县道人家”见多识广,政治敏感,言行大方,通晓事理,这“县道人家”便是专指生活在”衙道街”的人的.明清时代,衙门街开设有作坊店铺多种,衙门街的特殊环境,义滋生着一些特殊行业,如明代时已有“阴阳学”、”医学”,代写诉状契约者等:清末民初,街内首先“引进”了一些时髦的行业,如玻璃铺、照相馆、钟表店,洋铁铺、镶牙馆等:侵华日军占据平遥期间,罪恶滔天的日军“宪兵队”也驻扎于此,具体地址在街之中段路北,门牌59号,今中国人民银行平遥县支行所在地。
  干百年来,衙门一贯为县级政权机关所在:1948年平遥解放后,人民政府也进驻衙门,衙门街遂更名为政府街-1997年,人民政府迁至新城区,衙门街之名理应恢复。
  砖圈门巷——仁义街砖圈门巷位于市楼北路东,西起南大街,东至贺兰桥街,长184米,宽5米。巷的东,西两端原均有砖砌的拱形门圈,故名。清末民初,巷内铜业作坊居多。仁义街西接砖圈门巷,与贺兰桥街交叉,东至雷家园街口,长265米,宽3米:仁义街旧称“后街”,因地处东大街之后身,故名:民国初年,为区别上东门街以南的“后街”,更名为仁义街。
  郭家巷 位于市楼北之路西,街以姓氏得名,东起南大街,西至沙巷街,中途以二合木厂巷为界,分东郭家巷和西郭家巷,东郭家巷长194水,宽3.6米,内郭家巷K 323米,宽4.3米;郭家巷平行于西大街之南,路北的院落多属西大街店铺的内宅,前后庭院,数截联通,在郭家巷“后步宽宏”。旧时,在这庭院连绵的小街中,有钱庄、茶庄和棉织、针织、鞋帽作坊等,沿街宅墙数仞,门廊深沉,由过往游商的叫卖,伴随着货郎鼓、响环声(或者当今的放音话筒)所汇成的委婉市声,常在这里产生回响。
  关帝庙街——火神庙街 是北大街中段向东伸展的横街。关帝庙街以庙得名,西起北大街,东至东水道巷南口,长195米,宽3.6米。火神庙街以庙得名,西起东水道巷南口,与关帝庙街相接,东至真武庙街,直对真武庙街路东的雷神庙(今不存),街长331米,宽2.6米。
  海子街 是从北大街中段向西伸展的横街,东起北大街,与关帝庙街隔道相望,西至孟家堡南口,长234米,宽2.5米。早年,街西地势低洼而不规整,雨后淤泥积水为患,故名海子街。相传清同冶年间,有绅士梁芳发起,欲在此地营造公共园林,但半途而废。
 
平遥古城七 十 二 条 巷
 
    堡外街    位于真武庙街端路东,西起真武庙街路东,东至东马道,长244米,宽3米。城东北*有“壁景堡:,此街是堡外的一条东西向横街,向称堡外街。
   西壁景堡 壁景堡由南北向的东、中、西三个堡并列组成:其中西壁景堡,南起堡门,北至关帝庙(今废),后期延伸至北马道,全长290米,宽3.5米。
  中壁景堡  南起堡门,北至观音堂(今废)道,全长300米,宽3.5米。
  东壁景堡  南起堡门,北至关帝庙(今废)道,全长170米,宽3.5米。
  西、中,东每座堡之南端,原均有堡门面临堡外街,堡内均有水井;清光绪八年《平遥县志》的“县城图”中,将此堡标名为“北京堡”,地名来历待考,然“壁景堡”的原状应视为古代“里坊制”的遗痕。
  炭市巷 位于东大街东端路南,北起东大街,东至东马道,西至民宅墙根,长76米,宽l米,呈丁字形贯通,此巷自古为木炭、烟煤集市,故称。
  观道  位于清虚观东侧,南起东大街,北至堡外街,长300米,宽2.5米—4米,因系紧临清虚观的巷道,故名。
  观巷  位于真武庙街南段路东,西起真武庙街,东至清虚观西围墙,长212米,宽6米,巷以清虚观得名。
  北新道街 位于堡外街路南,北起堡外街,南至观巷,长169米,宽3米。早期路东是一片空地,巷道形成较晚,惯称新道,为与城隍庙街路南的新道街相区别,1981年更名为北新道街。
  邵家巷  位于东大街东段路北,南起东大街,北及观巷,与北新道街相接,南高北低,长126米,宽2.5米。巷以姓氏得名。
  马家巷  位于东大街东段路北,南起东大街,北至观巷,长163米,宽1米。巷以姓氏得名,
  沙院巷 位于东大街中段路北,南起东大街,北至火神庙街:并列同名巷有三,巷名冠以方位,分别称东沙院巷、中沙院巷和西沙院巷。东沙院巷呈丁字形,全长120.5米,宽2米,与中沙院巷贯通;中沙院巷直对火神庙,左右与东、西沙院巷十字贯通,全长192米,宽1.5米;西沙院巷南高北低,北端直对藏经楼(今不存),丁字形贯通,全长232米,宽2米。此三巷本名砂院巷,清代,巷内居户中以生产坩埚者居多,因而得名。年代久远,将“砂”讹传为“沙”。
  贺兰桥街 位于东大街中段路南,北起东大街,南至小察院街东端,长212米,宽3米,街之中段原有“贺兰仙桥”,此地碧水荡漾,老树成荫,石拱桥贯通南北,以一段神话传说和宜人的佳境被列为平遥古“八景”之首,它联接着东半城的主要街道。
  兴盛街  位于城隍庙街中段路北,南起城隍庙街,北接贺兰桥街南口,长238米,宽3米。街名取意吉祥。
  雷家园街 位于城隍庙街东段路北,南起城隍庙街,北至仁义街东口,长234米,宽4米,街东未成居民区之前,原有雷姓家族的一大片田园,形成街区后,人称“雷家园子”。
  高庙底街 位于雷家园街北段路东,西起雷家园街,东至城墙根,长100米,宽4米。此街向东直冲城墙墙头的高真庙和墙根的观音堂,俗称“高庙底”。
  东安家巷 位于雷家园街南段路东,西起雷家园,东至东马道,长137米,宽2米,东西曲折贯通。巷以姓氏得名。为区别于安家街,取名东安家巷。
  米粮市街 位于城隍庙街路北,城隍庙,财神庙西侧,南起城隍庙街,北到仓巷街路北,街呈Z形,全长345米,宽4米。此街区一向为商品粮集散地,到清乾隆年间,专营粮、油的商业街市在此形成,一直沿袭至新中国建立后的粮食统购统销期间。沿街店铺的建筑功能与外貌,深具行业特色!旧时俗称此地为“集上”,并有“南集”、“北集”之分。
  仓巷 是位于米粮市街以北的一条东西向街道,东起雷家园街北段,西至贺兰桥街南口,与小察院街连接,街东直对观音堂。长226米,宽4米。早年,巷内多开设粮油加工作坊,所存粮油数字可观,故名。
  安家街 在城隍庙街东段路南,北起城隍庙街,南至文庙街东口,长220米,宽4米。街中旧有观音堂,直对太和门。街以姓氏得名。
  新道街 位于城隍庙街东段路南,城隍庙对面,北起城隍庙街,南至东南门头街东口,长244米,宽3米,此街形成于文庙内开辟“西学”之后,习称“新道”。
  赵家巷 在城隍庙街中段路南,并列有三条赵家巷,其中东、西两条均为死胡同;中间一条名为中赵家巷,北起城隍庙街,南接赵举人巷,直至东南门头街,全长250米,宽2.5米—4.5米,巷以姓氏得名?科举时代,巷内又有取得“举人”功名者,故名。巷东侧又有一L形巷道贯通,名圣临巷,长85.5米,宽4.5米,本属赵举人巷,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慈禧西行时,曾在赵举人宅第下榻,因“圣驾”首经此巷,后人专称圣临巷。
  云路巷 位于文庙街西段路南,北起文庙街,西至依仁巷南口,长92米,宽3米,巷呈L形,因居于城墙上“云路争先坊”脚下,故称云路巷。
  文昌巷  位于文庙街中段路南,北起文庙街,东至龙尾巷西北口,长9:米,宽:2.2米,巷呈L形。巷南原有文昌阁,故名。
  后街 位于文庙街东段路南,北起文庙街,东至东马道,全长186米,宽2米—4米,街呈L形,因相对位置在上东门街之后,故名。
  南巷 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南,北起衙门街,南至西南门头街,户,得名梁家巷,为与衙门街路北之梁家巷区别,称南梁家巷,以后简称南巷。
  佛教会巷 位于南巷北段路西,东起南巷,南通西小巷,全长124米,宽3.8米,巷呈L形。巷内原多为石姓住户,均信佛教,故名。
  阎家巷  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北,南起衙门街,北至花园街,巷道呈S形,全长238米,宽0.9米-3.5米。巷以姓氏得名。
  北巷 位于衙门街西段路北,南起衙门街,北到文昌庙前,与花园街相交,巷长194米,宽3米。元代,有梁氏大户住此,得名梁家巷,为区别于衙门街路南之梁家巷,故称北梁家巷,简称北巷。
  二合木厂巷 位于花园街西段路北,文昌庙东侧,南起花园街,北达西大街,巷呈S形,全长225米,宽2.5米—3.5米。中途与东、西郭家巷交叉。是西大街通往衙门街的捷径。巷内原有一较大的木作工厂,叫“二合木厂”,故名。
  段巷  位于西大街东段路北,南起西大街,北至海子街,长180米,宽3.5米。巷以姓氏得名。
  五道庙巷 位于西大街中段路北,南起西大街,北至海子街西端,长180米,宽4米。此系五道庙(今不存)右侧的南北通道。五道庙内,早年长期住有道姑,时习称“姑子庙巷巷”。
  新堡 位于海子街中段路北,南起海子街,北至北海街,东与路吉巷联通,长250米,宽4米。此堡形成较晚,早年,住户以毋姓居多。
  孟家堡  位于海子街西段路北,南起海子街,北至北海街,长250米,宽3.5米:以姓氏得名。
  沙巷街 位于西大街西段路南,北起西大街五道庙(今不存)前,南至上西门街,长736米,宽5米-相传在明代初年扩建城池之前,此地为护城沙河,明代建成街道以后,又常有淤积的泥沙,故称沙巷。沙巷街是西半城贯通南北的主要通道。
  站马道街 位于西大街西段路南,北起西大街集福寺前,南至上西门街,东与沙巷街平行,长763米,宽5.6米。南端原有真武楼,面对上西门街路南之三大士殿。西大街向为古城内的交通要道,站马道街濒临西门,而且路面较宽,故常有马匹车辆在此停站,因而称之“站马道”。
  西石头坡 位于沙巷街北段路东,西起沙巷街,东至马圈巷东,长268米,宽4米,东高西低,东端原有观音堂,西端旧有拱形门。早年,路面以石板砌筑,故惯称“石头坡上”。旧有“东石头坡”,今统一划归西石头坡巷。
  马圈巷 位于衙门街西端路北,南起衙门街西端,北至西郭家巷,与石头坡十字相交。长375米,宽6米。巷之东侧,古有衙署马王庙(今废)和称作“马号儿”的地段,惯称“马圈儿”。
  照壁南街 位于县衙署对面,北起衙门外的照壁,南至书院街东口,与西南门头街和书院街呈丁字形交汇。长273米,宽6.4米。街名以方位而得。
  西湖景街 位于沙巷街南段路东,西起沙巷街,东接衙门街,长175米,宽4米。东高西低。街之东段,古有佛教“西方境”殿,内供“西方三圣”,宣扬“西方境地”。街以佛殿得名,讹传为“西湖景”。 ·
  井巷 位于沙巷街中段路东,西起沙巷街,东至马圈巷,直对十王殿,东高西低,长174米,宽3米。此巷西口原有一水井,故名。
  西巷 位于沙巷街中段路西,东起沙巷街,西至站马道街,长200米,宽2米—4米。此巷是由沙巷街中段往西直通站马道街的捷径,故名。
  范家街  位于沙巷街南段路西,东起沙巷街,西至站马道街,长210米,宽4米。街以姓氏得名。
  新民巷 位于范家街东段路北,南起范家街,西至站马道街,东达沙巷街,全长476米,宽3米。因呈蚰蜒形贯通,俗称蚰蜒巷,因其名不雅,解放后改称今名。
  教场巷 位于书院街西段路北,南起书院街,北至西湖景街东端,呈Z形,全长420米,宽4米。传说古代曾设操练兵丁的教场于此,故名。
  罗汉庙街 位于上西门街中段路南,北起上西门街,西至南街东口,南至南马道,东至民宅墙根,全长295米,宽3.8米,迂回串通。因街内原有罗汉庙而得名。
  南街  位于城内西南隅,东起罗汉庙街西口,西至西马道,长310米,宽3.5米。该街临近南城墙,故名。
  灰渣坡巷 位于站马道街南段路西,东起站马道街,与范家街相接。西至西马道,长185米,宽4米。巷道西高东低,早年为居民倾倒灰渣之处,惯称“灰渣坡”。
  冀家巷  位于站马道街南段路西,南与灰渣坡巷平行,长185米,宽4米。巷以姓氏得名。
  麻家街 位于站马道中段路西,是南与站马道街相通、北与凤凰台街连接的南北向小巷,长150米,宽2.5米。巷以姓氏得名,又因巷道狭小,而平遥俚语以麻字言其小,故俗称“麻街街儿”。
  雷家街  位于西马道南段路东,西起西马道,东至麻家街南口,街呈S形,全长180米,宽3.5米。街以姓氏得名。
  凤凰台街 位于西马道南段路东,西起西马道,东至麻家街北日,南与雷家街平行。长112米,宽3米,因地处平遥古八景之一的凤鸟栖台南侧,俗称“凤凰台底”。
  马道街  山城墙内檐墙根与居民区之间的夺间形成的环行通道,素称“里城壕”,里城壕为扩城马队提供厂便利的通道。故称马道。已往,马道街冠以芥城㈠两侧方位,出现了不少重名,区间划分也小竞清楚,1981年,县政府公布:以城墙方位为准,合并为4条马与道街:在西城墙内侧,南起丙城墙南端,北至向东转角处,为西马道街,K1522.9米,宽10米-北马道街在北城墙内侧,西接西马道,东至向南转角处,长1471米,宽10米:东马道街在东城墙内侧,北接北马道,南至向西转角处,长1449.9米,宽10米。南马道街在南城墙内侧,东接东马道,西连西马道,长1713.8米,宽10米。
  古城内72条小巷道,每与邻近的其它街道互通,84条大街小巷,汇织成完整而规则的城镇交通网络。如将死胡同和近年新开辟的街道计算在内,则数以百计。街巷“大”,“小”之谓,并非以其长、短、宽、窄相区别,主要依据在于当年的建置布局以及后来随之而体现的交通价值。

上一篇:九龙壁
下一篇:金井市楼
【预定“又见平遥门票预订”请直接点击拨打客服电话: 13363549139 可加微信 
 
又见平遥门票

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

    平遥古城微信公众号

联系方式

  • 公众号:平遥古城
  • 公众号:pingyaolvxing
  • 微信:13363549139
  • 邮箱:773700514@qq.com

网站简介

  • 平遥一间房酒店旗下的平遥古城网(shanxipingyao.com)我们提供平遥古城住宿服务,详细介绍平遥古城旅游攻略,特色民宿,美食小吃等,想了解更多平遥古城好玩有趣的旅游攻略,请咨询我们。